肩上有责、心中有爱
——教育系 吉丽娟
在大学校园里,最幸福的岗位有两个,一个是专任教师,一个是辅导员。因为这两个岗位可以常年近距离地接触学生。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专任教师,也曾经兼任过学前教育专业叁个班的辅导员。作为专任教师,日常教学和科研任务已经很繁重,但我还是投入了大量精力在辅导员工作中,在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中感受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和快乐。这一经历带给我满满的收获和成长,得到学生的爱戴,获得学院“优秀辅导员”的荣誉。我深刻地体会到一名好教师应该肩上有责、心中有爱,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,做到教书育人,切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。
对于肩上有责,我的理解是教师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责任放在心中、扛在肩上,以投入影响学生。教育工作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以高度的责任心完成自己的工作。教学中,依靠规章制度管理学生是远远不够的,教师应从细处、小处入手,关注学生心理需求,充分发挥各种积极因素,克服消极影响。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,在大一年级,人身安全、交友、宿舍成员相处、学习方法等是学生更关注的内容,我会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,帮助她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宿舍生活、校园生活;从大二年级开始,更多地侧重于如何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与个人兴趣相结合、如何更好地学习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等;到了大叁年级,则更多针对考研、实习、求职选择等问题,以帮助她们顺利就业。专业课教学中,我会重视融入思政元素,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引导学生树立专业价值观,做到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学前教育专业相对特殊,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学习专业技能课,如声乐、琴法、舞蹈、美术、手工制作等。多数学生入学时,声乐、琴法、舞蹈等都是零基础,初学时因为不得法屡屡受挫,而丧失学习的信心。我利用自己专业课教师的优势,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给予指导,并鼓励她们克服困难,努力坚持。课余时间,学生常主动邀请我听听她们的钢琴有没有进步,看看她们的画和手工作品,还有刚编的小舞蹈好不好看?她们乐意与我分享,我也欣喜地感受着她们的点滴进步,乐意做她们学习路上的陪伴者和帮助者。
对于心中有爱,我的理解是教师应该有仁爱之"心,爱是师生交流的桥梁,师生交往要有温度。雅斯贝尔斯曾说:“教育,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。”教育中的唤醒与影响应该有“爱”作为前提和催化剂。
爱应该是关怀。担任辅导员时,我会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,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。每次遇到学生生病或因意外情况住院,我都会立即赶往医院,了解伤情,垫付医药费,组织宿舍同学轮流看护。即使现在不再担任辅导员,作为学生的专业课教师和学业导师,我仍重视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,勤于沟通,给予学生关怀和鼓励。
爱应该是尊重。教师应该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,尊重她们的思想、情感。也许是性格使然,尽管相差几十岁,但是我和学生们的代沟很小,学生遇到问题和困惑时,她们总愿意来找我,或倾诉,或解惑,而我总是做好倾听者,也会给她们一些建议。“不训话,多谈心”,这是我对自己工作的要求。尊重是相互的,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,我也才能得到她们的尊重和爱戴。
爱还应该是理解和鼓励。教师要对学生多观察、多了解,关怀和理解一些情况特殊的同学,从教20年的经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,很多学生不仅仅需要经济上的援助,还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对于其生活处境的理解,更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灵上的滋养,才能抚平因为贫困和突发变故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。我会更多地鼓励她们能够在逆境中不屈服,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。爱在她们身上化作理解和鼓励,也给了她们努力坚持的动力。
新时代要求我们争做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"心的“四有”好老师。我觉得,一个老师能做到以理想信念激励学生,以道德情操教化学生,以扎实学识激励人,以仁爱之"心感染学生,那她便是幸福的。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中,如果能做到这些,即使有苦有累,也是甘之"如饴。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接近幸福。